/
依据教育部疫情期心理状态调研5万多份问卷分析,结合开通的抗疫心理服务热线电话情况梳理,疫情期间高校师生反映较多的心理问题是情绪低落、焦虑、恐惧,感觉到心慌、胸闷、失眠。无法控制紧张感,总是担心自己或家人被感染上,在家反复消毒、反复洗手、反复测试体温……
依据心理学“挫折——攻击模式”,在重大的疫情之下,人们处于应激状态。出现以上反应是我们每个人面对突发疫情的正常心理反应,是人们增强控制感、进行自我防卫的自然反应。但是,当这些焦虑、恐慌、易怒等负性情绪反应超过一定的的限度,甚至泛化,影响到我们正常的生活、学习、工作,我们该如何自我调适,管理好自我的情绪、调整好心理状态,不被负性情绪所控制。
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心理自助和情绪疏导的方法:
1.正视疫情信息,保持客观冷静,减轻对未知的恐惧。
伴随着疫情而来的不仅仅是病患身体的痛苦,更有许多真伪不明情况下的谣言、猜测。谣言和不实的报导往往标题夺目、吸引眼球,来源不明、夸大威胁性,给人带来恐惧、悲观、绝望等负性情绪体验,造成广大师生们的心理的恐慌,甚至酿成危机事件。因此班级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在第一时间利用好新媒体网络阵地,通过班级微信群、QQ群等网络平台宣传、普及疫情防控知识,引导广大师生正确疫情,引导广大学生“不信谣、不传谣”。通过正规渠道了解疫情发展,积极关注政府、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。
2.用爱陪伴家人,加强情感联系,摆脱负性情绪困扰。
接纳自我,认识到在发生严重的疫情下,出现各种负面情绪是正常的,是人在应激状态下正常的心理反应。慢慢接纳这些情绪反应,允许自己出现悲观、脆弱、恐怖等负性情绪。 每天在家宅着可以多和父母聊聊天,倾诉下心中的想法、感受;每天带着父母一起在家中做运动,锻炼身体、强健体魄,教会父母怎么使用keep,和父母互相鼓励运动打卡;每天帮着父母多做做家务、打扫卫生……让爱战胜恐惧,在疫情这个特殊的时期,我们学会静下心来多陪陪家人,用心、用爱陪伴家人,增进感情、拉近距离,让家庭中充满爱的氛围。
3.学习放松技巧,关注自我内心,用平静减少恐惧感。
深呼吸和正念冥想都是放松自我的极好的方法,可以有效缓解不安和恐惧。当你觉得心情烦躁、恐怖不安、心跳急迫时候。在家中就可以进行闭目深呼吸和正念冥想。就像我们练习瑜伽那样,找个安静舒适的地方,盘腿或是任何舒适的姿势,闭上眼睛,集中意念在自己的呼吸上,放慢呼吸,放慢呼吸,呼吸——呼吸——呼吸。感觉自己的紧张、焦虑的情绪伴随呼吸排出。想象自己坐在金色的沙滩边,前面是蔚蓝的大海,海风轻轻的吹着……伴随着呼吸来保持心灵的平静,减少恐惧感和焦虑感。
4.规律生活作息,制定学习计划,实现弯道超车。
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,吃好三餐,多喝水,多运动。网络上关乎疫情的信息每天爆炸式增长,长期把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疫情上,会呈现一定的注意狭窄状态,不利于身心。尤其是真伪不辨的疫情信息必然造成恐慌、焦虑、担忧、易怒等负性情绪。所以我们要学会建立适宜的边界,每天把小部分时间来关注疫情信息,保障正常的日常学习、工作、生活状态。认识到即使在特殊时期,学习、工作、生活才是常态化的。“宅”在家中时候,作为学生我们可以制定一些目标,学习一门外语,考过一个证书、学会一项技能、积极准备考研……合理规划好自己的学业,实现在特殊时期的“弯道超车”。不要让网络上的流言蜚语充斥自己的生活,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,有利于保持平和的心态。
面对突如其来凶猛的疫情,积极保持我们的健康状态,健康是身体、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呈现良好的状态。一方面通过自己的力量做好自我调节、情绪疏导;另一方面焦虑情况比较严重,不要害怕,要去勇敢求助,或寻求学校心理老师的专业帮扶或是网络心理援助,克服心理上的恐慌或焦虑等负性情绪。我们曾战胜过“非典”疫情,相信今天也能战胜新冠肺炎。在武汉,无数医护工作者勇敢战斗在第一线,我们在战“役”的后方,也要为自己不断充电、为自己赋能,积极传递正能量,静待春暖花开。
坚定信心,同舟共济
武汉加油,中国加油!
金沙检测线路js69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
2020年2月21日